来自德国的Chris和中国妻子孙敏,花两年改造长城脚下的废弃农舍,把院子打造成游乐园,让两个混血宝宝玩得不亦乐乎。工作日在市区,周末在京郊,各留空间,分享彼此生活,一切都很美好。
京郊农舍
Studio cottage
从北京东直门出发,往北沿公路行驶,约摸一个小时的车程,在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之后,就能抵达保持自然风貌的村落——渤海镇。
一堵石头垒起的农舍矮墙,原本寂静的农舍因为Chris一家人的到来,再次变得鲜活起来,这样的场景在每个周末都会上演。
小院儿是两个男孩儿的游乐园,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。
自家小院儿种的果子,村里新鲜的当季蔬菜,是地道的北京火锅最好的食材。
夜色渐浓,和市区不一样村子里静谧安宁,他们最爱的露天电影院开始“营业”了。
因为工作关系,一家人平日里就住在二环内东直门,只有周末才住在渤海镇。这栋远离公路的旧时砖瓦房,曾经荒废了25年一直无人居住。
Chris和妻子一眼便相中并且租下了这栋破败的民房,亲自设计改造,赋予了它全新的面貌。
从外头看,红砖黑瓦的矮房并不起眼,但你只要步入其中,一定会忍不住惊叹。新与旧、现代与传统被很好地糅合在一起,强烈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。
Chris来到中国已经13年,身份从最开始的德国设计师,到现在的“新中式丈夫”、两个混血宝宝的爸爸。
对于当下“老婆孩子热炕头”的生活,他非常珍惜。
别看这栋从农民房翻新改造完成的砖瓦房“相貌平平”,经过这个改造技能满分的德国爸爸之手后,还拿下了2018年AMP年度设计大奖(修复&翻新建筑类)。
Christian Taeubert(下称Chris),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13年的“歪果仁”,Chris不但成功地“拐”了个中国媳妇儿,还有了两个漂亮的混血宝宝,顺便用自己的专业给家人创造出理想中的“度假屋”。
Chris和妻子生活在北京市区,拥挤的交通和糟糕的空气几乎是日常“标配”,在妻子怀孕之后,Chris开始思考:孩子的童年,只能在冷冰冰的高楼大厦里度过吗?
作为在德国农村里长大的孩子,Chris深知大自然对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。我们都希望能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。”
每个周末孩子们可以不急不慢地在院子里吃个露天早餐
妈妈时不时地会带着城里的朋友在这个小院子里把酒言欢
Chris则会支起自己的烧烤摊,整点小烧烤
“你肯定想不到,我们是用谷歌地图找到这里的。”
小院儿旧时的样子
这栋房子实在荒废太久,以至于最后靠着村长广播才找到原房主,乡亲听说有人要租房之后连连摆手,说这房不能住了。
Chris说自己是设计师,软磨硬泡签下了10年租约。
Chris喜欢自己做家具,在他成为建筑师之前,他曾经是个木匠。
他笑着说,现在家里的木制家具大多都是“私人订制”,独一份儿,想买都买不着。
改造房屋的工作,一大半都是夫妻俩自己动手完成的。前前后后忙活了两年时间,这套集游乐场和小花园于一体的梦想之家,才有了今天的样子。
平日一家人就住在二环东直门,一到周末就直奔京郊的小院子归园田居,给自己充电。
门前原本荒芜的院子,半边被铺上了青草坪,另外半边则用白色碎石子铺满,踩上去会发出清脆的“咯吱”声。
院子足够宽敞,除了原本就定居于此的大槐树,一家人还在院子周围种满了各种果树。
在这里大可以率性而为,院子里的岩石、树桩、麻布躺椅、懒人靠包……都是可以休息的地方,随意找一处躺下,聊天、晒太阳、呼吸新鲜空气,一切都变得悠哉闲逸。
“这样的设计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活动空间,可以自由奔跑,同时家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更方便。”
从老宅大门进入便是客餐厅,比起用隔断,Chris喜欢用家具的摆放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。
未经修饰的黄泥土墙、裸露的木制横梁、斑驳的青瓦,这些元素保留了宅子原本的味道。现代化家具和饰物,并没有带来突兀的违和感,反而有种微妙的和谐。
靠窗的木制沙发是Chris手工制作的,结构简单却很实用,搭配水泥地板,恰到好处的温馨和舒适。
一块不规则的青石板,加上金属框架,就成了趣味茶几。
沙发对面的两块大石头,原为老房子地窖的建造材料,现在即是装饰品,也是简易的置物台。这个充满自然狂野气息的角落,曾经还是杂志《时尚芭莎》的取景地。
《时尚芭莎》7月封面人物刘涛,拍摄地就在Chris的家
减少人为加工的成分,让细节都贴近自然,这是Chris对这个家的期望。
联想到Chris德国人的身份,看到角落里的火炉和铺着兽皮的靠椅就不觉得奇怪了,为朴素的室内增添了几分欧美的时髦气息。
餐厅延续了粗犷自然的风格,拆除过程中留下的旧木板制成餐桌,和这个家继续共生。
橱柜也经过改造,用铝板包裹,强烈的金属质感成为厨房区域的视觉亮点,让人更容易辨别出功能空间的划分。
室内另一端,是2米宽的木质矮席,上面摆着树墩茶几,既可以当沏茶待客的公共空间,又能在需要时摇身变成5人大通铺。
拉开正对面的不锈钢隔断门,是私密性极强的主卧室和浴室。和公共区域温暖色调不同,这里的主色调为素雅的纯白色,有种从乡村穿越回市区的错觉。
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市区的家庭而言,完全逃离城市过于理想化;纯粹的乡村生活,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
所以Chris选择了“双重生活”,既不脱离日常生活轨迹,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享受生活。
孩子们能在自然的环境里茁壮成长,大人们也能在这个红砖房的小院儿里找回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各留空间,分享彼此的生活。
或许这才是一家人最舒服的相处模式,一切就很美好。